2017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巴巴”)与万豪国际集团(下称“万豪国际”)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引发了各行业的关注和舆论的热议。有说法称阿里巴巴对酒店行业“下手”,也有人认为万豪国际将从阿里巴巴的技术与企业资源中占尽市场先机,当然也不乏有“围观者”觉得此不过是“线上旗舰店”的另一种说辞。无论立场与结论如何,大多数人的疑问都悬在“合资公司”四字之上。
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与中国的电商巨头之间此番深度联姻究竟为哪般?这段“姻缘”从何而起、由谁主导、又意在何为?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对万豪国际集团亚太区首席市场营销官若方国瑜(Peggy
Fang Roe)女士进行了专访。
探究“合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众所周知,万豪国际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由来已久。在阿里巴巴旗下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品牌正式成立后不久,万豪国际便在其平台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据透露,在达沃斯论坛上,万豪国际CEO与阿里巴巴总裁有过会面,近两年双方高层也有过数次约见。在中国,阿里巴巴在数字化零售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万豪国际则坐拥丰富的国际资源,这也是阿里巴巴所感兴趣的。这也使得双方一直有着“一起做点不一样的事”的想法。然而,长久以来双方都未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阿里巴巴和万豪国际其实一直在尝试各种合作,在此过程中双方高层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默契与信任。2016年,双方CEO坐到一起,我们提出了结合双方的优势,围绕旅游领域在线上、线下展开合作的一些想法,双方经过讨论和沟通都觉得比较可行,并共同构建出最终的模式与愿景。”若方国瑜说。
据透露,成立合资公司的决策实际仅在数月前才定下。她也坦承,此前双方从未想过最终会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展开。之所以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大约有三点。其一,双方都有足够的意愿为未来长期的合作全力投入,而合资公司的模式能够更好地确保这一点——无论是从资金、人力还是技术层面而言;其二,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商业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万豪国际自然更希望借力于真正了解本土市场的合作方,以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在众多合作方当中,阿里巴巴的地位与优势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出入境市场因其人口基数和需求的快速增长而显示出长期的巨大潜力。用若方国瑜的话来说,中国出入境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不是仅在近几年或未来几年发生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至少未来十年内都将持续进行的预期,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能够“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证明阿里巴巴和万豪国际对于彼此的信心与承诺”。
显而易见,阿里巴巴与万豪国际的企业文化非常迥异。万豪国际是一个有着90余年的历史、在全球都拥有大量资产的美国公司,阿里巴巴则是一个年轻的、极具企业家精神的、发展速度和节奏都非常快的公司。此番深度联姻必然面临着诸多因差异而带来的挑战。若方国瑜向记者表示:“令我感到惊讶和兴奋的是,我们双方对于改善客户体验的热情和愿景从一开始就非常契合,而且高层之间早已积累信任,并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与空间,这对于我们最终成功达成共识的帮助也非常大。此外,我们双方都能够在此过程中向对方学习到许多:万豪国际渴求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旅客的需求与偏好,而阿里也希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差异和挑战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也是有趣的部分。”
成功联姻的下一步
对外正式宣告联姻后,双方无暇享受悠闲“蜜月”,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计划与合作。第一步自然是会员体系的全面互通以及趁热打铁上线各类福利与促销。当被问及万豪国际此前在其他OTA平台开展的业务内容是否也会统一交由此合资公司来运作,若方国瑜坦承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计划,但可以确定的是,万豪国际不会改变与其他OTA的合作关系。“我们无法决定其他人如何对此进行反应或调整。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为客人创造他们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住这个市场所呈现出的巨大商机。”现阶段,万豪国际的主要着力点还是从飞猪旗舰店入手,制作出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内容。
而有关外界所猜测的万豪国际是否会借力阿里巴巴企业用户数据资源的问题,她透露暂时并未涉及到相关领域的配合,而是先集中精力在休闲旅客的需求上,但不排除未来可能会考虑在商务出行层面的合作。
不可否认的是,基于平台的创新与合作是未来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若方国瑜表示,若联姻结出硕果,万豪国际和阿里巴巴也将给行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平台范例。